西华师范大学南充初等教育学院(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简介
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地处高坪区龙门镇,西滨嘉陵江,南邻达成铁路南充东站,东靠南充高坪机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我校是一所省市两级共管、南充市教育局直属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具有全日制大专、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学校有83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的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私立南充成达中学。1977年11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四川省南充县师范学校”;1993年南充撤地建市,学校上划市直管,更名为“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2001年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成为具有五年制(大专)招生资格的学校;2002年6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与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办学,以南充师范学校为主体,成立了“西华师范大学南充初等教育学院”。2005年学校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厅五年制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学校主要开设有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大专)专业,三年制普师、幼师专业。
学校校园面积103亩,规划用地300亩,建筑总面积7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0个,在校学生3600余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1500万元,馆藏图书总量15万余册。配有实训中心、钢琴室、语音室、舞蹈教室等各种专业功能室。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发展思路,坚持“重心下移、走动管理、规范办学”的管理理念。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在职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111人,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研究生15人,占专任教师的13%;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1人,占专任教师的19%;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5人,占专任教师的23%;双师型教师23人,占专任教师的21%。
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学校在全市率先进行“职校联合、培养与就业互动”的职教办学新模式,为学校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创办一流职业教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市高等教育结构,适应川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正积极申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建成后,将成为川东北及其周边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凸显南充“人才强市”战略在建设“双中心城市”中的桥头堡作用。
历史沿革—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1994?3——)
1993年12月,国务院批准南充地区撤地设市,南充县师范学校即划归南充市直管,并将“四川省南充县师范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全国各地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规模急剧萎缩,国家教育部开始进行教育结构布局调整,要求三级师范逐步向二级师范过渡。同时,国家对中等师范实行计划内外“并轨”招生制度,学生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在时代的大变化中,许多中师转变了办学功能,改办成中学、中专、或与其他学校合并。南充师范虽然是经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师范学校之一,但是,面对教育新形势的挑战,同样遭遇了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为了突围解困,做大规模、提升质量,南充师范学校在保留和巩固中等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增设了小学教育大专、职业技术教育、国民(成人)教育大专等教育序列。2001年,经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计划委员会批准,南充师范学校成为具有“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大专班招生资格的14所学校之一,在办学规格上正式跨入高等教育序列。2002年6月,四川师范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决定,并报经四川省教育厅备案,同意以南充师范学校为主体,组建“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初等教育学院”,随着四川师范学院升格为西华师范大学,又更名为现在的“西华师范大学南充初等教育学院”,招收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专业大专班,保留“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校名。截至2008年,南充师范学校已开设小学教育大专、中等师范、职业技术教育、国民(成人)教育大专等四大序列的50余个专业。
1、中等师范教育序列。包括普通师范、普通幼儿师范、双语幼儿师范、艺体幼儿师范、信息技术教育、美术教育、音乐舞蹈教育、英语教育、体育教育等9个专业。中等师范教育序列的各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均为3年,学生毕业后发给中等师范文凭。
2、大专教育序列。大专序列包括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大专,开设了中文与社会方向、数学与科学方向、计算机技术方向、音乐舞蹈方向、普通教育方向、英语方向、幼儿师范方向、体育方向、美术方向等9个专业方向。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大专序列的各方向,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均为5年,学生毕业后发给全日制大学专科文凭,优秀毕业生可享受西华师范大学“专升本”的待遇。
3、职业技术教育序列。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运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装饰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页制作与网站维护、平面设计、动漫制作、动漫设计与影视设计、数控专业、数码加工、电脑制图、数控加工与维护工程、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管理、车钳铣刨、电脑机械雕刻、现代办公与文秘、旅游服务与饭店管理、电子商务、装饰装璜、金工专业、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旅游管理、铁路专业、工业工程管理、影视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电脑美术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等35个职业技术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序列的所有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学制为3年,招收高中毕业生的学制为2年,学生毕业后发给职业技术教育中专文凭。
4、国民(成人)教育大专序列。学校与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开办初中起点的“2+2”(即2年高中课程加2年大专课程)、高中起点的“1+2”(即1年高中课程加2年大专课程)国民教育大专班,发给西华师范大学专科文凭,同时还可配套读本科,毕业后发给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文凭。
5、南充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1999年月,南充市教委批准,在南充师范学校成立南充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由李祥文校长兼任培训中心主任。2000年,四川省教育厅发文建立“南充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因省上只挂一块牌子,而南充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市级培训任务又是由南充教育学院和南充师范学校分别承担的,所以,经市教委与省上协商后,将中学教师培训中心设在南充教育学院(现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由省上挂牌;将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设在南充师范学校,保留原来由市教委所挂的“南充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吊牌。在2000—2002年期间,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先后为全市部分县、市、区中小学和相关单位,开展了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计算机教师培训班、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国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共10期,培训学员500多人。2002年以后,因财政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市县(区)两级财政“分灶吃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基本上都由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自己承担了。
治校脉络—突围创新期(1998?11——)
李祥文任校长、校党总支部书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国家教育制度和用人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教育部开始进行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从1996年开始,全国中等师范实行并轨招生,取消以前的中师毕业生国家包分配的制度。失去政策保护的中等师范迅速陷入招生困境,南充师范学校与全国所有中等师范学校一样,生源急剧萎缩。耗费了多年心血的达标建设工作被迫停止,业已开工建设的学校艺术大楼被迫下马。面临生存危机的南充师范学校在校长李祥文的带领下,在继续巩固中师教育的同时,努力寻求新的生存与发展路径。经过全校教职工上下求索、艰难突围,到如今,南充师范学校不仅走出了生存困境,且以多功能、多类型办学等方式,创造了空前的业绩。到2008年春,南充师范学校的办学规模扩大到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2500多人;学校的基本建设和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也跃上了崭新台阶。其办学新模式和突出的成效,得到了上级党政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并陆续获得各级党政及相关部门的多次表彰奖励,仅仅是2003年,就获得市委、市政府及市级主管部门6次表彰奖励。
1、以独特的办学思想推动改革创新。为走出教育形势变化造成的生存困境,南充师范学校确定了新的办学思路,其内容为:依托高校,资源共享,立足南充,辐射全川,服务社会,壮大自我。并以改革办学模式、创新办学体制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奋力突围。一是创新办学体制。经过努力争取,得到省教育厅的批准,于2001年取得了举办五年制小教大专班的资格。2002年,又挂靠西华师范大学,成立了西华师范大学南充初等教育学院,并且获得了在办学上两校互利互惠的理想效益;二是创新办学手段,上挂下延(向上挂靠高校办大专,向下由培养小学教师延伸到幼儿教师),横向联合(与兄弟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联合,实行订单式培养);三是创新办学特色,将原来中等师范学校“姓师、向农、为小”的办学特色改变为“师范与非师范兼有、农村与城市兼顾、职前与职后兼容”,实施多功能、多类型办学模式;四是创新管理手段,大力倡导“法德治校、民主兴校、改革促教、科研保教”,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2、着力提升办学规格档次。首先,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截至2008年上半年,学校占地扩大到103亩,固定资产过亿元,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有教室100余间,可供4000学生上课。有学生宿舍3幢(1幢即将开建),到2009年初,可容纳4000名学生住宿。学校建成了语言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多媒体备课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软件操作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音像阅览室、电子琴音乐教室、形体舞蹈教室、数控编程室、数控模具仿真实验室、模具实训室、数控实训室;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学校校园网站、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站;课堂演示系统、校园广播闭路电视系统、摄录编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微格教学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数控加工中心、机电实训中心、信息中心,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等“十五室三站六系统四中心”。音乐、体育、美术专业教学设备齐全,有专用的图书大楼,馆藏图书15万余册。其次,学校积极向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争取学校“扩容上档”的政策支持。2006年以来,经市政府立项,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由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投资的1500万元教育贷款,陆续投入南充师范学校基础建设项目,学校办学硬件大为改善。
3、调整拓展中等师范专业。在保留普通中等师范教育的同时,调整和拓展了中等师范的专业设置,使中等师范专业向多学科化方向发展,即由普通中等师范发展为普通师范、普通幼儿师范、双语幼儿师范、艺体幼儿师范、信息技术教育、美术教育、音乐舞蹈教育、英语教育、体育教育等9个专业,培养教育与社会两用人才。
4、开设小学教育专业(大专)。与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开展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开办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普通教育方向、中文与社会方向、数学与科学方向、计算机方向、音乐(舞蹈)方向、英语方向、体育方向、美术方向、幼儿师范方向等9个方向。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的要求。
5、合作办学,开展国民(成人)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学历的要求,给在校中等专业的学生创造提升学历层次的机会,从1996年开始,学校先后与四川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充电大等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开展函授、长线自考、短线自考等多种形式的国民(成人)教育。
6、努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利用场地宽阔、师资雄厚、设施齐全等优势,开设了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量大的近40个专业、2个层次(中专、大专)的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并在全市率先进行“企校联合、培养与就业互动”的职教新模式,通过“定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定向式就业”等途经,保证了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的并举发展。从2005年开办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以来,共招收非师范类职教学生1000余人,生源以南充市为主,辐射至四川省以及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来自四川凉山、甘孜、阿坝等“老少边”地区以及云南、贵州、新疆、黑龙江等遥远省份,学生以汉族为主,也有藏、羌、彝、苗、回、土家等6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学校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机关单位联姻,对学生实行对口培养,学生毕业后往往都被用人单位整班接收安置。可喜的职教态势,为学校扩大职业教育、创办一流职业教育学校奠定了基础,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历届班子—1971年南充县师训班成立以来的历任校长简介
陈胤大,男,1937年10月18日出生,大学专科文化程度;南充市嘉陵区人。1959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校(后南充教育学院、今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同年分配到南充县世阳小学(今嘉陵区世阳小学)任教;1960年任南充县潆溪中学(今顺庆区潆溪中学)教师;1963年调南充县文教局任函授教师。其间:1962年至1964年,南充专科学院(原南充大学,校址今高坪区高坪坝)在职进修师范专业。1965年入党。1971年3月,调入南充县中小学教师训练班工作,任校革命领导小组组长;1977年1月至1984年5月,任南充县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主持学校工作的副校长。1984年5月病逝。
在担任南充县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主持学校工作的副校长期间,工作深入扎实作风平易近人,以弃旧图新的管理智慧和发愤图强的拼搏精神,为学校的奠基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建校初期,为改变一穷二白面貌,既抓管理违章建立;既抓教学质量提高,又抓办学条件改善。经全校师生员工短时间的共同努力,学校成立时场地极为狭窄、设施极为简陋、师资极为匮乏等状况,很快得到改观,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武德(1984-1988),男,汉族,1930年出生,中共党员,政治高级讲师。解放后任村干部,1951年土改中考取了小学教师,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间任过区小教团支部书记,破格担任党支部委员,1954年评委武胜县优秀教师四人之一,三年评定为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1956年在省教育行政干校学习,任党支部委员。在此期间任武胜烈面镇小学教导主任,党支部书记。1957年组织推荐考入南充师范、升入四川省行政学院、政教专业、任班委干部当小组长。毕业后分配到南充高中任教,后抽调到南充地区“五人”小组办公室工作,两年后提为南充龙门中学教导主任,工会等工作,1964年抽到四川省“四清”工作团到南充龙门中学搞试点;“四清”工作结束后,留任该校、政治处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后分到南充县李渡中学、南充县白塔中学、南充县师范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多年来,无论在读书或工作期间,因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校县市先进工作者。
在南充师范工作期间。担任过南充地区联合教研组政治课大组长。任过南充地区中等师范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组织编写了中师各年级政治课辅材料,被省内很多中师中专学校采用,深受各校师生好评。
退休后多次受到工商局、人事局、文教局邀请帮助整理档案;南充经济学校聘我为常务副校长等职,多次受到好评。
欧全枢(1988-1998)男,汉族,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从教41 年,恪守“校乃家,生乃子,师乃母”的执教追求,历任高中校长、中师校长,电大常务副校长20年(其间1988-1998年在南充师范任职),勤政廉洁,追求卓越,曾获四川省先进就教育工作者,曾宪梓教育基金贰等奖,先后担任中国教学艺术研究会、省人才学会理事、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市政协委员、市科技顾问团成员。
好学善思,崇尚科研,热衷改革,倾心育才。在芦溪中学将语文素质培养与应试巧妙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从教学技术到艺术的发展之路,所教8届高中班,语文高考人均分曾三次获原南充县第一,两届第二,学生单科最高分两届获第一,创造了农村普通中学高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奇迹。并通过校长上主科、教改上质量的榜样作用,带动了学校整体质量的提高,创树了泸溪中学发展史上的辉煌。在南充师范坚持“改革兴校、科研促教、管理保校、质量荣校、发展强校”的治校方略,工作创新超常奋斗,跟上靠下,要政策、争项目、筹资金,硬件软件一起上,使学校获得发展契机,抢占竞争先机,全面建设,免于砍专,为学校进一步跨越升位构架框架,奠定基础。爱才,惜才,唯才是用,唯才是举,倾情尽智培养和抉掖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优秀学子。领衔主研、参研省、部级立项课题11项,其中主研课题获省政府一等奖1项、贰等奖2项。主编、参编正事出版教材、专著4部。在《人民日报》、《华东师大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育科学论坛》等高级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涵盖多个学校领域。
李祥文,(1998—2013)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班结业。1981-1998年,在南充龙门中学任教。历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务处副主任、学校副校长。1998年10月至2013年,任南充师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主要社会兼职有:高坪区人大代表,南充市政协持邀委员,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理事,南充市中学语文教研学会副理事长。
从教27年来在全国各级报考杂志发表教研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并出版各种教育书刊资料11种,累计发表100多万字;荣获国家及省、市、县级表彰奖励50余次。其中,主要荣誉称号有: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中国教育学会表彰)、四川省优秀中学校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表彰)、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省人民政府表彰)、南充市“十佳”师德标兵(市委、市政府表彰)、南充市第二届优秀青年(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表彰)、南充市优秀复合型青年科技人才(市委组织部批准)。2003年,被西南师范大学聘为兼职研究员;2006年,被西南大学教育科学院聘为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2008年被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蔡礼儒,男,1972年2月出生,四川省平昌县人,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化学系,中学化学高级教师,现任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1998年来,先后担任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学工处副主任、党办副主任、纪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同时任四川省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专家、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委会理事、四川省检查机关人民监督员、南充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南充市心理协会常务理事,南充市就业创业专家指导团成员。
从教20年,他一直在教学一线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严谨治学,教书又育人,成绩显著。2004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中小学班主任,2010年被评为四川省青年骨干教师、南充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1年被评为四川省中小学名师,2014年5月,教学研究成果《基于手持技术的新课程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贰等奖,2014年9月,教学研究成果《融入可视化技术,构建“两层三位一体”的中学化学教学体系》,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先后有1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和获奖,先后参与或主持省级以上科研课题4个。
自担任书记、校长职务以来,他坚持“重心下沉、走动管理、规范办学”的管理理念,严以律己,身体力行,依法行政,注重将学校建设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先后选派10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及各类省级以上研讨会;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办“南师讲堂”,先后邀请10位省内外知名专家来校作学术讲座;举办两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川东北地区50余名学前教育专家亲临现场,社会影响好;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成立23个学生社团,20余名学生参加全国书画竞赛获奖。目前学校管理有序,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家长及社会反映良好。学校被评为“川东北地区影响教育三十年标杆学校”和“市安全工作先进集体”,他本人被表彰为省市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第七届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