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初二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针对全国六省一市的2万余个初中生家庭的调查显示,多数初二家长无论在亲子关系上还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采取适宜的方式来应对子女的变化。每个老师和家长都会碰到“初二现象”。
对此,曾有一位校长做过一次调查,让本校学生给自己写信。结果收到1000多封信,内容包罗万象,等于是完成一次初中生心理调查。其中,最烦恼的不是学业压力较大的初三生,而是初二生。
所以初二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特别关心。
早恋
“不许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须说一遍喜欢我。”宋女士帮儿子整理书桌,发现一张语言暧昧的纸条,一看便知是女生写的,而有如此语言,说明儿子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
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训一顿儿子,晚上便亲自接儿子放学,谁知在学校门口,她却看到好几对男生女生打闹着,看似关系亲密地往前走。
某中学教育处主任介绍,早恋现象主要集中于初二初三年级及以上,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部分男女同学表现过分亲密。
沉迷网络世界
初中阶段,初二学生上网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孩子放假了几乎整天都泡在网吧里,不停地打游戏,甚至逃课上网。
这些同学往往很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家长们在网吧里把他们带回学校,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没过几天,其中大部分同学就会重回网吧。
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也考虑过沉迷网吧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离开网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游戏的诱惑。
学习成绩下降
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初二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难以避免。
逆反心理严重
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开始有了逆反心理。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生理因素
初二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心都会随着逐步成长发生一些变化。
与初一相比,初二学生增加了生物课,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也有着羞涩的好奇。
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性行为,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
在我们身边,性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长期以来家长羞于说,老师挑着讲……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
学习压力
初二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初二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初一知识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
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
这也是初二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加上很多家长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
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因抵制不住外界的诱惑,或是沉溺于网吧等娱乐场所。
心理因素
初二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守规矩。
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学习生活都有陌生感,胆子小,自觉遵守纪律。而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同学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初二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
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和孩子交心,和老师交流,和学校配合!这三点是关键!▼▼1. 做一个有品位的家长视人视其友,要求孩子尽量与品行和学习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交朋友,多向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学习。
2. 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家长默契配合,无事不成。常和班主任或授课老师就孩子的教育进行电话或信息交流,互相沟通,共同设计。
要教育孩子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敢于向老师、领导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把矛盾交给家长。
3. 做一个积极而不消极的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的未来都会是光明的。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进步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督促。不说打击孩子积极性的话,不纠缠孩子犯过的错。
4. 做一个懂一点辩证法的家长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搞好学习的第一因素是自己。
5. 做一个很细心、不马虎的家长看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接送时要求孩子带回作业本并认真看一看,促进孩子养成习惯,平时学习要抓紧,不能大意。
注意加强孩子假期中的管理,提醒孩子多接触健康向上的人和事,督促孩子每天都要有定量的学习时间,要利用假期多与孩子接触、沟通。
6. 做一个有认识高度的家长承认差距,不求统一。文化课的差距不等于能力的差距,不等于综合素质的差距,更不等于未来事业的差距。
不苛求孩子,关键看孩子是否尽了力。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的综合素质,看孩子的品行与修养。
不扼杀孩子的灵性,不忽视孩子的个性,不泯灭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点一点的提高。
7. 做一个有见识、有修养的家长当面教孩子,背后论短长。孩子犯了错,决不护短;当面要批评孩子,背后和老师商议、探讨,可论理,也可提意见。
不委屈孩子,不错怪老师。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互相理解,共同配合,达到最后促使孩子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有新的提高的目的。
8. 做一个能与孩子交朋友的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各种竞赛,明白“社会上最需要的是勇气,最能体现水平的是能力”这个道理。
学会找机会郑重其事的和孩子谈有关学校的事,有关孩子成长的事,有关孩子品行表现和学习表现的事。
家长该如何应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初二现象”。